我國現有的樓盤技術途徑(稱為傳統技術)形成于1982年,即鋼筋混凝土現有的注入體系,也稱為濕式作業。 客觀地說,對城鄉建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弊端也非常突出。 一種是粗放式的,鋼材和水泥浪費嚴重。 二是用水量過多;三是工地臟、亂、差,往往是城市可吸入顆粒物的重要污染源四、質量通病嚴重,開裂泄漏問題突出; 五是勞動力成本高漲,招工難,管理難,質量難。 這說明傳統技術已經無法改變,除了節能減排的要求外,還必須加快轉型,大力發展工廠化裝配式樓盤,下面一起了解下裝配式建筑施工與傳統建筑施工的區別吧!
裝配式建筑施工與傳統樓盤施工的區別
傳統技術是我國樓盤行業目前主流的現場澆筑施工模式,是先搭好腳手架、支模、綁好鋼筋后現場澆筑混凝土的工作模式。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樓盤和現澆鋼筋混凝土樓盤的區別在于設計、生產、運輸和施工方式不同,需要現場拼接,從而帶來了構件和節點的設計方法、施工方式的變化。
裝配式建筑施工的主要特點如下。
1)裝配工程減少了材料的現場加工,減少了環境污染;
2) PC零部件由工廠機械化的數控設備生產,這樣可以提高PC零部件的精度,保證裝配式樓盤工序的質量。
3)現場投入重型機械設備,勞動力減少,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4)在PC預制構件的制造過程中,可以采用外墻保溫材料與鋼筋混凝土結合等一體化生產,新技術可以減少施工工序,提高整體效率,確保工程質量。
與以往的濕式作業相比,裝配式樓盤施工:
1)現場勞動者人數大幅減少,勞動者要求提高。 在裝配式樓盤施工中,不需要立模進行一系列的工序,勞動人數也相應地大幅減少。 以等量的樓盤進行比較,現代化的裝配式樓盤施工比傳統的現場施工人數減少了50%左右。 當然,裝配式樓盤施工所需的構件吊裝和安裝工人的技術能力高于傳統施工工人的要求,裝配式樓盤工人需要在上崗前進行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培訓。
2)工程建設效率、工程質量、施工安全保障有效提高。 大量構件在工廠生產,減少了傳統模式下過長的施工周期,有效地提高了工程建設效率。 例如,湖南遠大科技集團旗下的遠大可建設公司建設的長沙“小天城”,高200多米,樓盤面積18萬平方米,主體19層的施工僅用了57天,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和媒體的關注。
以上介紹的就是裝配式建筑施工與傳統建筑施工的區別,如需了解更多,可隨時聯系我們!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觀點。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