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是以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建造住宅,住宅的一部分或全部組成部分由工廠提前制作,運輸到施工現場,通過穩定的連接方式組裝而成的住宅,裝配式建筑在歐洲和日本被稱為工業化住宅或工業化住宅。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質量、產業化水平、標準化水平、建筑抗震性能、節能性能、使用面積等優點。
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在大力發展預制建筑的指導意見中指出,10年來,預制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30%,2017年我國建筑業總產值為21.39萬億韓元。這意味著預制建筑今后將至少擁有6萬億韓元以上的產值。
1.裝配施工技術現狀
與傳統建筑施工相比,預制建筑施工技術有四大變化。生產工藝由傳統手工作業轉變為機械作業為主。生產地由傳統工地為主,改為工廠生產為主。建設方法由傳統的現場建設改為現場組裝。施工人員由傳統施工現場農名工為主,改為產業工人、技術運營工人為主。
目前,預制建筑施工仍存在一些問題:造價較高。費用的增加主要在于組裝組件的組裝及組件的安裝和運輸。中國的技術標準體系還不完善。專家不足,預制構件安裝對運輸、安裝設備要求高,一般施工組缺乏預制建筑物的施工經驗。
2.建立標準規范體系
2016年12月,建設部公布了《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2017年1月,建設部批準了《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技術標準》 (GB/T51233-2016)、《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 (GB/T51232-2016)、《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GB/t 51231-2011)2018年1月,建設部公布了《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 (GB/T51129-2017),廢除了原來的標準《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 (GB/T51129-2015)。
組裝建筑的發展
(1)改善產業鏈
現階段,我國預制建筑應完善產業鏈,將業主、設計單位、構成工廠、施工單位等所有上下游企業整合成完整的產業鏈,將預制建筑在設計、生產、施工、后期運營和維護中整合,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不斷整合各企業的優勢資源,提高預制建筑的生產力,促進預制建筑的發展。
(2)提高技術標準
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快預制建筑標準規范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統一預制建筑的技術標準和法律法規,為預制建筑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法律依據。(3)提高技術水平
推進預制建筑綜合設計,推廣普及、模塊化、標準化設計方式,積極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提高建筑領域各協同設計能力。組裝零部件制造企業要提高零部件制作水平,保證零部件制作質量,降低零部件制作成本。施工企業要加強預制建筑施工隊建設,提高預制建筑施工水平,創新施工組織方式,實施綠色施工。
(4)改善政策支持
政府要加大對預制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法規體系,加強對預制建筑的支持,對相關企業及其技術人才實行土地、財政、稅務、金融等優惠政策,培養相關企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圖片和文字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觀點。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